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索引号 001008003015143/2016-00059
组配分类 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 温州市招商局(温州市人民政府经济合作交流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6-03-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15年度全市国内招商引资情况通报
时间:2016-03-18 10:43:10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投资促进局 字号:[ ]

  

  201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按照“发力更准、声势更大、成效更好”的工作要求,发扬“店小二”式的工作作风,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温商回归在前三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继续呈现良好态势,多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顺利实现“全年红”。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特点

  2015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10亿元,完成市定全年目标任务的111%,同比增长14.56%。其中:省外回归引进到位资金618.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50亿元)的112.53%,同比增长14.47%;市外房地产项目到位资金491.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50亿元)的109.14%,同比增长14.71%。

  2015年,全市省外回归引进新项目479个,计划总投资976亿元,到位资金336.5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新项目113个,计划总投资840.6亿元,到位资金233.02亿元;温商回归新项目392个,计划总投资592.75亿元,到位资金255.81亿元,占新项目到位资金的76.01%。

  从引资结构上看,2015年全市新引进一产项目82个,计划总投资37.3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4.33亿元,占新项目到位资金的7.23%;二产项目134个,计划总投资292.8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0.17亿元,占新项目到位资金的23.82%;三产项目263个,计划总投资645.8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32.02亿元,占新项目到位资金的68.95%。

  总体来说,2015年全市温商回归新引进项目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招大引强有成效。2015年,全市共回归引进总投资5亿元以上新项目37个,到位资金152.54亿元 占新项目到位资金的45.33 %,平均单体投资达18.11亿元。同时,我市新引进落地了50亿元特别重大项目6个,20亿元以上特别重大工业项目4个,特别是百威英博年产120万吨啤酒、万洋小微科创园等项目的落地,将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积极推进作用。此外,全市还有4个项目入选2015年首批浙商回归类省重大产业项目预选类项目名单。

  (二)资本、总部回归有亮点。2015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引导浙商总部回归和资本回归的实施意见》,对浙商总部、资本回归再聚焦、再发力、再加油。在总部回归方面,温商总部大厦在2015年5月份的在渝温州商会回乡投资考察会上,市城投集团已与在外温商企业重庆申基实业(集团)公司签订了总投资30亿元的申基•温商总部广场项目框架协议;青山控股集团的总部大楼已完成投资3.4亿元,年内已完成主体工程结顶,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平阳县招引总部项目-平阳金世界投资有限公司(母公司),年内完成新增税收超1000万。在资本回归方面,浙商资本回归正成为在外温商回归投资家乡的新途径。2015年全市引进资本回归项目69个,其中股权形式项目56个,债券形式项目11个,基金形式项目2个。全市推动4家公司IPO,计入资本回归资金14.35亿元,特别是温州康宁医院成为温州首家赴港交所挂牌上市企业。同时,中广核4.1亿元收购俊尔新材料、北京和谐成长投资中心1亿元投资浙江朗诗德等项目,将极大缓解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人才科技招引有突破。2015年,我市坚持引资与引技、引智有机结合,着力发挥温商人脉资源丰富、联系人才科技资源众多的优势,推动更多科技资源、创新要素在温州积聚。2015年,我市上报省两创办人才科技项目484个,为历年最高。温州万洋中强开发有限公司光电及食药机械创业创新园项目由中山市澳普生活照明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我市温商回归出资建设的创业创新园区的典型代表,该园区2015年新上生产线和新产品开发与改建项目15项,引进1名院士、5名“国千”人才、8名“省千”人才。

  (四)重点产业招引有结合。2015年,我市积极引导温商回归投资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与我市“五一〇”产业发展相结合。从五大支柱产业看,电气行业招引形势较好。其中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超20亿元的年产1万套智能电网电站自动化系统装置及终端应用产业化建设项目已顺利开工。从十大新兴产业看,以网络经济与现代物流相结合的经济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国内快递巨头纷纷在温州设立地区总部,顺丰速递拟投资5亿元,在经开区打造温州丰泰电商产业园。文化创意行业也结硕果,引进了浙报蝴蝶广场、蓝色文化创意园、梦多多小镇等一批文创项目。其他诸如中兴通讯(温州)有限公司、温州兴龙航空投资有限公司,都是各自新兴行业的招商成果。

  二、存在问题

  (一)引进三次产业结构不理想。今年虽然二产项目到位资金有所增加,比去年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但均以技改、扩建为主,缺乏高新技术、行业龙头企业的支撑。

  (二)联动招商的机制还有待完善。市级部门产业招商作用发挥还有待加强,同时联动招商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机关部门还存在着审批繁琐等方面的问题。

  (三)项目落地难。由于项目成熟度不高造成项目落地难,同时要素制约又是硬伤。我市的土地指标难以满足招商大项目的用地需求,另外还涉及控规调整、安全评估、环保评估以及基础配套、人才引进、政策处理等因素制约。

  三、明年工作思路

  (一)依托各类平台招商,优质增量发展。一是发挥主平台作用。发挥县(市、区)、市级功能区、特色小镇等各类平台招商主战场作用,建立招商主体责任机制,明确县市区招商目标,特别是下大力气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不断提升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让主平台作用充分发挥。二是建立十大产业招商组。由全市相关产业主管部门牵头,以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为招商主体,在全市组建网络经济、旅游休闲、现代物流、激光与光电、临港石化、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材料、文化创意、生命健康等10个产业招商组。各产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专题招商活动,并就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开展洽谈,统筹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三是深化第二批招商专员机制。为进一步巩固在外招商专员取得的成效,在总结第一批招商专员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招商专员选派方案。以县(市、区)和功能区为主体派出招商专员开展精准招商,根据注重专兼结合、实行点片结合、部门职能与派驻区域产业关联性的原则,向全国10个片区派驻第二批招商专员,加快形成点、块、面立体的覆盖全国的招商网络。同时,充分发挥在外温州人资源优势,聘请一批信誉好、有热心、有影响力的温商或在外温籍人士担任招商特使,作为政府招商力量的补充。

    (二)围绕经济转型升级,招引支撑项目。一是加强重大项目的谋划和推介。厘清招商发展态势,组织项目策划,作深项目前期,丰富项目库,争取包装一批项目上报省重点项目,精准锁定投资主体,点对点招商,引进一批央企、国企、名企。积极扩宽温商回归渠道,进一步提升回归项目质量,加大温商总部回归和资本回归的引导力度,吸引在外温商将总部、功能性机构以及在外资金,以股权、债权形式直接投资,或通过类金融、投资机构参与我市实体企业、金融机构的新设或增资扩股、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等。积极办好温商回归招商项目展会,同世界温州人大会、温商大会等结合起来,举办一个属于温州的招商项目推介洽谈会。二是建立温商回归(招商引资)项目“招批管”协同工作机制。对温商回归(招商引资)项目,建立招商、审批、纪检监察三部门从项目引进到项目落地全程工作协同机制,进一步发挥“温商回归”投诉中心作用,破解项目信息不对称、审批服务不规范、监督检查不到位等问题,提高温商回归(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水平。三是深化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机制。把投资10亿元的项目纳入市领导挂钩的要求,调整为按行业和不同标准进行挂钩联系,突出产业项目服务保障。并对列入市领导联系的重点招商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目标、一抓到底的机制,确保领导到位、力量到位,强化重点项目的要素保障,推进项目由签约向落地转变。

   (三)强化创新精准高效,完善招商方式。一是开展智慧招商。做大做强“温州招商网”,推行温州招商APP,展现温州招商资源、政策、项目、服务流程等情况。通过温州招商发布平台,及时、有效地与客商进行招商信息互动,并及时对信息库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动态掌握招商绩效和温商投资方向,为全市招商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深化温商领头雁工作。掌握在外温商发展情况和特点,并积极推荐实力温商领头雁入库,确保千名入库“温商领头雁”的质量。深化领导挂钩领头雁机制,每位市领导挂钩联系固定的“温商领头雁”,为其提供联络、对接、推进、实施、督查等全程服务。根据温商领头雁单体投资额分别由市领导安排接见、洽谈和签订协议,确保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三是推动新生代温商回归发展。做好新生代温商工作是“百年温商”的重大举措,是温商回归的一项新的重要工作。根据新生代温商特点,着力于传承创新、回归发展。打造创业创新平台,建立创业基地和“创客空间”,开展创业创新大赛,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优秀新生代温商数据库,实施“新生代温商领头雁”,把一批有实力、有技术的新生代温商引回温州发展。组建全国新生代温商联合会,开展“接力温州”等活动,增强家乡认同感和归属感。

  附表(略):

  1、2015年1-12月全市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一览表

  2、2015年1-12月市属国有企业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一览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